往期阅读
当前版: 02版 上一版  下一版
上一篇    下一篇
放大 缩小 默认   

缠溪镇柳塘村:党建引领“闲置地”变身“种粮田”

  今年,缠溪镇柳塘村加强党建引领,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,筹资将村里闲置的“撂荒田”开垦出来种植水稻,让昔日的“闲置地”变身“种粮田”,既盘活了村集体闲置的土地资源,又拓宽了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,也让在家有劳动力的群众通过务工增加收入。

  眼下正是水稻移栽的黄金时节。在青山环抱的柳塘村梅家坳插秧现场,10多名当地村民,在村党支部副书记兼监委会主任程林的带领下,大家卷起裤腿,有的手捧不锈钢盆施肥、有的头戴遮阳帽躬身插秧,大家有说有笑,分工协作,共同劳作,转眼间新插秧苗串成线、连成片,秧苗整齐排列,在微风中轻轻摇曳。

  “年初,我们召开党员、组长、群众代表大会讨论,决定将村里这些闲置的土地开垦出来,种上我们的大米。村合作社按犁田、割草200元一天,做小工、栽秧100元一天付大家工资,把所有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,既让村集体有收入,又让群众也有务工收入。”村党支部副书记兼监委会主任程林指着刚插上秧苗的梯田介绍道。

  村民刘繁强父母都年逾耄耋之年,父亲行动不便,母亲患脑梗死,需要他们兄弟轮流照顾,这几天没有轮他照顾,他也到新开垦出来的“种粮田”里插秧,干一天有100元的工资,他与其他村民一样,对党员干部立足本地资源,牵头盘活“撂荒地”,引领村民发展本地糯谷促增收的举措很是认同。

  “随着村里的年轻人外出务工后,这些田就全部‘丢荒’了,村干部为了不荒这个地方,承头把这些田全部开垦出来种上糯谷,村里面这样谋划发展,大家都赞同他们这种做法。我们来帮忙割田边、铧田、栽秧也增加我们的收入,村集体也受益了,大家都好。”61岁的村民刘繁强指着眼前的梯田向我们介绍。

  缠溪镇柳塘村及其周边村水资源丰富,土质属红油沙地,土壤通透性高,很适宜水稻种植。今年,柳塘村坚持党建引领,把撂荒地整治作为村里的工作重点来抓,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,通过召开党员大会,由村支监三委牵头,党员干部筹资,组织劳动力对村里300余亩“撂荒田”进行集中整治,谋划种植本地糯谷,这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,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,也让在家有劳动力的群众通过参与割草、“撂荒田”开挖、插秧等劳动增加收入。

  柳塘村党员干部主动作为,发动群众支持强村富民工作,镇党委、政府申请项目资金100万元,在村里建设大米加工厂,采取村集体+公司+农户模式,成立集水稻种植、加工、销售为一体的缠溪柳禾米业有限公司,辐射带动周边村群众种植水稻的积极性。

  “我们在进行大米加工厂建设的同时,积极申请商标及相关许可证,成功申请后,能够进一步拓宽大米的销售渠道,提高大米的附加值,能够带动周边的周家湾村、周家坳村、楠星村等村群众对水稻的种植积极性,可增加水稻种植面积600亩左右。”柳塘村驻村干部田刚介绍说。(印江融媒体记者 任光勇 梅亚军)

上一篇    下一篇
 
     标题导航
   第01版:一版要闻
   第02版:要闻
   第03版:要闻
   第04版:乡村振兴
印江:“排队抓尾”筑堡垒 固本强基促振兴
民革铜仁市委员会直属印江支部全体党员大会召开
印江:深化“建管养运” 农村路由“通”向“好”
洋溪镇:机械化采茶 提高茶叶下树率
紫薇镇:抹茶基地管护忙 产业发展有盼头
缠溪镇柳塘村:党建引领“闲置地”变身“种粮田”